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抽象概念较多,在学习时要多思考。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是最基本的。
一.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应采用层次式的结构,分层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以分割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时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例如连接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要相互传送文件,需要完成一下几项工作:
(1)激活数据通信通道
(2)告诉网络如何识别要接受数据的计算机
(3)发起者必须查明接受者是否已经准备好接收数据
(4)接受者是否已经做好接受文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工作
(5)若计算机的文件格式不兼容,则至少其中一台计算机应完成格式转换功能
(6)对出现的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数据缺少,重复,错误,丢失),当网络中某个节点交换机出现故障等,应该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对方计算机最终能接收到正确的数据
3.网络服务:
网络服是指彼此相邻的两层间下层为上层提供通信能力或操作而屏蔽其细节的过程。上层可看成时下层的用户,下层是上层的服务提供者
从通信角度看,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有两种形式:(1)面向连接的服务(2)无连接的服务
1.面向连接的服务:包括建立连接,使用并维护连接,释放连接,三个过程。TCP协议就是一种面向连接服务的协议,电话系统是一个面向连接的模式。
2.无论如何,计算机都可以向网络发送想要发送的数据。无须先建立连接,当时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要同时处于激活状态。
数据包必须包含目的地址。分为:数据报(不可靠),证实交付(可靠), 请求回答(可靠)三种类型,无连接的服务必须建立连接和资源动态分配,适合延迟不敏感的应用。
4.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著名的标准是ISO/IEC7498,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网络七层模型:
低层:
1.物理层: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在物理层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2.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服务,在相邻节点之间建立链路,对传输中可能出向的差错进行检错和纠错,向网络层提供无差错的透明传输
3.网络层:向上提供灵活简单,无连接的,数据报。
网际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4.传输层:向上层提供通信服务,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用户功能的最低层。
高层:
5.会话层: 向上层提供会话服务,提供一个面向用户的连接服务,并为会话活动提供有效的组织和同步所必须的手段,为数据传达提供控制和管理。
6.表示层: 处理OSI系统之间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提供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工作。
7. 应用层: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间的接口,是唯一利用网络资源向应用程序直接提供服务的层。实现系统管理愿管理网络服务所涉及的所有问题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