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创建线程
C++11 增加了线程以及线程相关的类, 而之前并没有对并发编程提供语言级别的支持
std::thread 类
使用 std::thread
类来创建线程, 我们需要提供的只是线程函数, 或者线程对象, 同时提供必要的参数
std::thread
表示单个执行的线程, 使用thread
类首先会构造一个线程对象, 然后开始执行线程函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需要包含的头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unc(int a, double b) //有参数, 参数数量不限
{
cout << a << ' ' << b << endl;
}
void func2() //无参数
{
cout << "hello!\n";
}
int main()
{
thread t1(func, 1, 2); //提供参数
thread t2(func2);
//可以使用 lambda表达式
thread t3([](int a, double b){cout << a << ' ' << b << endl;}, 3, 4);
cout << t1.get_id() << "****" << endl; //可以使用 get_id() 获取线程 id
t1.join();
t2.join();
t3.join();
return 0;
}
使用join()
我们知道, 上例中如果主线程 (main) 先退出, 那些还未完成任务的线程将得不到执行机会, 因为 main 会在执行完调用 exit(), 然后整个进程就结束了, 那它的"子线程" (我们知道线程是平级的, 这里只是, 形象一点) 自然也就 over 了
所以就像上例中, 线程对象调用 join()
函数, join()
会阻塞当前线程, 直到线程函数执行结束, 如果线程有返回值, 会被忽略
使用 detach()
对比于 join()
, 我们肯定有不想阻塞当前线程的时候, 这时可以调用 detach()
, 这个函数会分离线程对象和线程函数, 让线程作为后台线程去执行, 当前线程也不会被阻塞了, 但是分离之后, 也不能再和线程发生联系了, 例如不能再调用 get_id()
来获取线程 id 了, 或者调用 join()
都是不行的, 同时也无法控制线程何时结束
#include <thread>
void func()
{
//...
}
int main()
{
std::thread t(func);
t.detach();
// 可以做其他事了, 并不会被阻塞
return 0;
}
程序终止后, 不会等待在后台执行的其余分离线程, 而是将他们挂起, 并且本地对象被破坏
警惕作用域
std::thread
出了作用域之后就会被析构, 这时如果线程函数还没有执行完就会发生错误, 因此, 要注意保证线程函数的生命周期在线程变量 std::thread
之内
线程不能复制
std::thread
不能复制, 但是可以移动
也就是说, 不能对线程进行复制构造, 复制赋值, 但是可以移动构造, 移动赋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func()
{
std::cout << "here is func" << std::endl;
}
int main()
{
std::thread t1(func);
std::thread t2;
t2 = t1; //error
t2 = std::move(t1); //right, 将 t1 的线程控制权转移给 t2
std::cout << t1.get_id() << std::endl; //error,t1已经失去了线程控制权
t1 = std::thread(func); //right, 直接构造, 创建的是临时对象,所以隐式调用move
t1 = std::move(t2); //error, 不能通过赋值一个新值来放弃一个已有线程, 这样会直接导致程序崩溃
}
std::thread
将 =
重载了, 调用 operator=
是移动构造函数, 复制被禁用了,
给线程传参
传递指针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func(int* a)
{
*a += 10;
}
int main()
{
int x = 10;
std::thread t1(func, &x);
t1.join();
std::cout << x << std::endl;
return 0;
}
上例代码, 可以如愿改变 x 的值, 但是看下面的代码, 当我们传递引用时, 却好像并不能如我们所想
传递引用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func(int& a)
{
a += 10;
}
int main()
{
int x = 10;
std::thread t1(func, x);
t1.join();
std::cout << x << std::endl;
return 0;
}
我们想让 func 函数对 x 进行更新, 但是实际上给线程传参会以拷贝的形式复制到线程空间, 所以即使是引用, 引用的实际上是新线程堆栈中的临时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使用引用包装器 std::ref()
改成:
std::thread t1(func, std::ref(x));
实际上, 我的编译器对于这段代码直接给出了编译错误…
以类成员函数为线程函数
因为类内成员涉及 this 指针, 就和所需的线程函数参数不同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void func1()
{
cout << "here is class A`s func 1" << endl;
}
static void func2()
{
cout << "here is class A`s func 2" << endl;
}
void func3()
{
thread t1(&A::func1, this); //非静态成员函数
thread t2(A::func2); //静态成员函数
t1.join();
t2.join();
}
};
int main()
{
A a;
thread t1(&A::func1, &a); //非静态成员函数
thread t2(A::func2); //静态成员函数
t1.join();
t2.join();
a.func3();
}
注意的是, 如果我们选择将成员函数变成静态的使用, 那我们就不能使用非静态的成员变量了,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给静态成员函数传递该对象的
this
指针就好了
以容器存放线程对象
我们可以用容器保存创建的多个线程对象, 而当我们像其中插入元素时, 建议使用 emplace_bcak()
而不是 push_back()
我们知道 push_back()
会创建一个临时对象然后拷贝, 当然自从有了移动语意这里出发都是移动, 如下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void func1()
{
cout << "here is class A`s func 1" << endl;
}
void func3()
{
tmpThread.push_back(thread(&A::func1, this)); //(1)
tmpThread.emplace_back(&A::func1, this); //(2)
}
vector<thread> tmpThread;
};
比较上例中 (1) (2)两处, 明显发现emplace_back()
比 push_back()
调用形式更加简洁, 他会自动推导直接根据你给出的参数初始化临时对象
emplace_back
不会触发复制构造和移动构造, 他会直接原地构造一个元素
所以使用 emplace_back
更加简洁效率也更加高
互斥量
std::mutex
mutex
类是保护共享数据, 避免多线程同时访问的同步原语
mutex
也不能复制, 他的operator=
被禁用
lock
上锁, 若失败则阻塞try_lock
尝试上锁, 失败则返回unlock
解锁
使用时注意死锁
std::lock_guard
通常不直接使用 mutex
, lock_guard
更加安全, 更加方便
他简化了 lock/unlock
的写法, lock_guard
在构造时自动锁定互斥量, 而在退出作用域时会析构自动解锁, 保证了上锁解锁的正确操作, 正是典型的 RAII
机制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
std::mutex myLock;
void func()
{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er(myLock); //出作用域自动解锁
//do some things...
}
myLock.lock();
myLock.unlock();
}
int main()
{
std::thread t(func);
t.join();
}
还有一些其他互斥量, 如
std::recursive::mutex
是递归型互斥量, 可以让同一线程重复申请等等, 就不一一介绍了
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是C++11 提供的一种用于等待的同步机制, 可以阻塞一到多个线程, 直到收到另一个线程发出的通知或者超时, 才会唤醒当前阻塞的线程, 条件变量需要和互斥量配合起来使用
std::condition_variable
该条件变量必须配合std::unique_lock
使用std::condition_variable_any
可以和任何带 lock, unlock 的 mutex 配合使用. 他更加通用, 更加灵活, 但是效率比前者差一些, 使用时会有一些额外的开销
这两者具有相同的成员函数
通知
notify_one
唤醒一个阻塞于该条件变量的线程如果有多个等待的线程, 并没有会优先唤醒谁的说法
即, 没有唤醒顺序, 是随机的notify_all
唤醒所有阻塞于该条件变量的线程
等待wait
让当前线程阻塞直至条件变量被通知唤醒wait_for
导致当前线程阻塞直至通知条件变量、超过指定时间长度wait_until
导致当前线程阻塞直至通知条件变量、抵达指定时间点
因为虚假唤醒的存在和为了避免丢失信号量 (在调用wait
的时候, 在其之前发出的唤醒都不会对wait
生效, 而系统不会保存这些条件变量, 调用完就丢掉了), 我们必须使用循环判断条件变量,所以我们使用条件变量必须结合 mutex
并且将判断条件放入 while
循环, 而不是使用 if
call_once
call_once
可以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中某一个函数仅仅被调用一次, 使用 call_once
需要同时使用其帮助结构体 once_fla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utex>
using namespace std;
once_flag onlyOnce;
mutex myMutex;
void func() //线程函数
{
myMutex.lock();
cout << "here is func" << endl;
myMutex.unlock();
call_once(onlyOnce, []{ //仅仅调用一次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
}
int main()
{
thread t1(func);
thread t2(func);
thread t3(func);
t1.join();
t2.join();
t3.join();
return 0;
}
这篇博客算是拖了好几个月才写的了, 写一半还没了, 以后写博客记得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