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对“段地址:偏移地址”内存访问模式的支持,提供了代码段寄存器(CS)和数据段寄存器(DS)。
对CS内容的改变将导致处理器从新的代码段开始执行。同样,在开始访问内存中的数据之前,也必须首先设置好DS寄存器。
如果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访问内存单元,处理器用DS的值和指令中提供的偏移地址相加,来形成访问内存所需的物理地址。
有一个难理解的点,8086的段寄存器和IP寄存器都是16位的,但是为了使它有1MB的内存,提供了20根地址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8086处理器在形成物理地址时,先将段寄存器的内容左移4位(相当于乘以十进制的16)形成20位的段地址,然后再同16位的偏移地址相加,得到20位的物理地址。
通过下图的对应关系更好理解:
另一个点是段的大小的划分,这个比较随意,但是为了让段不重叠,最多可以将1MB的内存分成65536个段,段寄存器只有16位段寄存器就不够存了。最少的话(即让每个段最大)是64KB,因为这样的话每个偏移地址是16位的从0000H到FFFFH满了,再大就偏移不了了。
通常情况下,段地址的选择取决于内存中哪些区域是空闲的。接着,任务是定义段地址并设置处理器的段寄存器,其中最重要的是段地址的选取。因为偏移地址总是要从0000H开始的,如果从82255H(物理地址)处加载程序,无法让偏移地址为0000H。
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82260H可以开始,8086处理器的逻辑分段,起始地址都是16的倍数,这就是按16字节对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字节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