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对网络分类?
- 局域网
- 城域网
- 广域网
因特网发展史
第一阶段:ARPANET的创建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因特网的建成
第三阶段: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由所有链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因特网边缘部分端系统之间的通讯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在因特网上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客户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程序。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计算机进程(软件)。在C/S方式中,请求一方为客户,响应请求一方称为服务器,如果一个服务器在响应客户请求时不能单独完成任务,还可能向其他服务器发出请求,这时,发出请求的服务器就成为另一个服务器的客户。从双方建立联系的方式来看,主动启动通信的应用叫客户,被动等待通信的应用叫服务器。这里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方。、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
缺点:服务器压力很大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端系统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式还是服务提供方式。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这时,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因此这种工作方式也称为P2P文件共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P2P本质上还是CS,但是有相应的改进,发出的请求相当于一个路由广播,不需要特定服务器,不管服务器是否在线
balabala…….
因特网核心部分的三组交换技术
- 电路交换
整个报文(要传输的数据块)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电话原理
优点:稳定
缺点:浪费
-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用路由)到下一个节点
优点:不会占用整条通讯线路
缺点:报文有大有小,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有延时(结点转发延时,报文接收延时)
- 分组交换
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包")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节点
优点:分组短,减少延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
缺点:对长报文通信的传输效率比较低;要求交换机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 区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电话原理,通信的时候按时间计费,建立专门的链路,尽管没有数据,但是资源已经给你了
分组交换相当于按流量计费,鸭鸭的QQ如果要和腾讯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这之间是网络的架构,鸭鸭发送了一条消息,这个数据通过路由器,走到服务器……收到了一条消息…….(balabala没记全)所以其实鸭鸭即使开着4G网,但是鸭鸭没有传送数据,就也不会收费.那么收的其实就是占用的通信资源的钱
各有优缺点,适用的范围不同~
网络协议
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文件。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包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物理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为什么要划分层次?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因为是按功能分层的)
- 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 结构上可分割开(为硬件考虑)
- 易于实现和维护(接口调用错了,只需要专注的对那一层进行维修)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协议是什么?
来自百度百科:
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网络协议是通信计算机双方必须共同遵从的一组约定。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只有遵守这个约定,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交流。
举个栗子~只要鸭鸭认同,橘宝也认同,鸭鸭和橘宝之间就能进行通信,但是!鸭鸭听不懂橘宝说的话,橘宝也听不懂鸭鸭说的话,这时候如果有了"协议",在鸭鸭和橘宝听力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流通信啦>o<
来自康康学长:
网络的存在是为了通信
协议的存在是为了进行正常的通信